如何指導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下地及行走
關節置換術是近幾十年來骨科領域最偉大的突破之一。 什么樣的病人需要做關節置換術呢?骨性關節炎是目前最常見的原因。當關節炎較嚴重時,關節面軟骨會嚴重磨損破壞,甚至出現變形,往往會導致疼痛,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,此時保守治療多成效不顯著,人工關節是最佳的選擇。
其它如類風濕性關節炎,股骨頭缺血性壞死,也??紤]人工關節置換。對于老年人來說,如果發生移位性股骨頸骨折,那么為避免日后產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骨折愈合不良的并發癥,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也不失為一種治療方法。應用如此廣泛的髖關節置換術究竟有多神奇?緩解疼痛、穩定關節、矯正畸形、改善關節功能,皆是其功效。
何時能下地行走是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。
一般而言,術后第二天就可下地行走了!但由于年齡、體質和術中出血等情況的影響,下床時間還應由主管醫生決定。畢竟換了人工關節,患者術后開始走路一定要循序漸進。在下床之前,可先坐在床沿,雙腿下垂坐五分鐘,若無頭暈等不適,可將助行器放在健側腿旁,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床邊移動身體。先將健側移到床下,再將患側順勢移到床下,保持患側下肢稍外旋、外展, 將身體轉下扶助行器,先在床邊站立無分鐘,無頭暈等不適,可以先試走幾步。不要著急,患肢先邁,雙手扶助行器負重, 然后健肢跟進。行走時間適度即可,根據患者的體能及患者有無疼痛不適而決定——無疲勞疼痛等不適就可以了。
盡管可以走路了,術后患者仍有許多禁忌動作:術后3月內,不可坐矮凳,跪姿、盤腿坐,翹二郎腿, 還要注意不要過度彎腰拾物。此外,爬山、爬樓梯,跑步等有損于人工關節也建議不做或少做。
而大多數日?;顒?/span>都是沒有問題的:可以坐高椅子、散步。但是要注意,行走時如聽到置換關節有異常響聲,或者因關節受傷造成行走困難時,應及時就診??刂企w重對肥胖病人尤為重要,減少對人工關節的磨損,延長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。
助行器應該用到什么時候呢?12周復查后根據患者的年齡、體能、部分患者可以棄拐行走,但是高齡行動不穩的老人應該長期借助助行器以防再次跌倒。
髖關節置換術并不是一勞永逸的,日常生活中患者依然應該加強自身保護措施。例如,宜穿大小合適及鞋底有摩擦力的鞋等防止跌倒;飯后起立、夜間起床、下雨、下雪、地面有冰、負重等容易跌倒的情況,應加倍小心,采取措施防止跌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