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管癌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疾病,發病率約為15-21/10萬,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:河南、河北、黑龍江、內蒙古等地帶,發病率相對比較高。為什么會有這種分布呢?其中,飲食因素相當重要。
在癌癥相關的高危因素中,把進食的食物溫度分了幾個等級:食物在60度以下不太會對組織造成明顯的損傷;但是65度以上就會造成黏膜明顯的燙傷。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把超過 65 ℃ 的熱飲定義為 2A 類致癌物,有致癌風險。
偶爾吃一次燙食可能很快就修復了,但對于常吃燙食的人群來說,反復刺激會導致黏膜慢性炎癥,時間長了會容易導致食管癌的發生。
那么,與食管癌相關的因素還有哪些?
一是年齡。客觀地說,這是最主要的因素。雖然衰老是不可避免的,但可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,降低食管癌的發生率。
二是吸煙。也是食管癌的危險因素,有數據統計:吸煙程度較高的人群患食管癌的風險可能性是不吸煙人群的9倍。臨床上,衡量患者吸煙的程度一般會用到一個客觀的指標——包年(包年=每天吸煙的包數×吸煙年數)。美國的一項數據表明,30%由癌癥引發的死亡與吸煙相關。煙草煙霧中含有7000種化合物,其中至少250種化合物已知不利于人體健康,超過50種可引發癌癥。當煙草燃燒的煙霧被吸入時,焦油顆料便附著在支氣管粘膜上,經長期慢性刺激,可誘發癌變。煙草使用可造成口腔、咽、喉、食管、肺、胰腺、膀胱、胃、肝、腎、子宮頸癌以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, 可謂“一支煙在手,全身都遭殃”。即使使用無煙煙草(如口嚼煙草、鼻煙等)同樣可導致口腔、食管、胰腺癌等。另外,研究表明,二手煙對身體的危害比一手煙有過之而無不及,已被證實可提高非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,尤其對兒童的危害極大。
三是飲酒。飲酒是高危因素之一,特別是長期大量的飲高度酒、烈性酒的人,患食管癌風險是不喝酒人群的2.2倍。根據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發布的最新報告,酒精可顯著提高口腔癌、食管癌、咽癌、喉癌、乳腺癌(絕經后期)、結直腸癌、肝癌的發生風險。每天飲酒超過45克酒精也可能增加胃癌的風險。酒精誘發癌癥,主要是通過乙醇的代謝產物——乙醛。乙醛是一種致癌物,它會導致DNA和蛋白質損傷、抑制DNA修復、引發氧化應激進而誘發癌癥。無論是含有酒精的飲料,還是啤酒、葡萄酒和烈酒,都可提高患癌風險,危險程度與飲酒量和飲酒頻率相關。
四是其他因素。例如感染因素,現在有研究在尋找感染HPV和食管癌之間的關系,但還沒有最后的定論。食管癌還與營養不良、肥胖、反流性食管炎等相關。黃曲霉毒素可致肝癌、胃癌、食管癌,這是一種強致癌物,它常存在于受潮發霉的花生、大米、大豆、玉米、面粉、堅果等食物和筷子、砧板中。食物經高油溫煎炸和熏烤,可產生多環芳烴類物質,具有強弱不同的致癌性,強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種,易引起食道癌、胃癌等多種癌癥。少吃腌制食物,這類食物里往往含有大量硝酸鹽,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,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,有極強的致癌性,增高胃、腸、胰腺等器官癌變風險。
食管癌的早期表現沒有特異性,可以是吞咽不適或梗阻感。典型的癥狀是進行性吞咽困難,開始可以吞咽干的食物,繼而只能吞咽軟食或半流質食物,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。由于食管癌早期癥狀并不明顯,專家建議有相關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定期到醫院體檢(胃鏡檢查,每年一次),改善生活習慣,少吃太燙、太刺激的食物。
(放療科 梁德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