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褥期健康教育
產褥期是指從胎盤娩出到產婦全身各器官(乳腺除外)恢復至未孕狀態所需的時間,一般為42天。此期間產婦各系統變化大,子宮內較大創面,乳腺分泌功能旺盛,容易發生感染及其它病理情況。因此為預防產褥期并發癥的發生,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向產婦進行宣教。
【飲食指導】
產后應進食清淡易消化,富有營養的食物,比如含鈣、鐵、碘等微量元素多的食物,包括有骨頭湯、豬蹄燉湯、海帶等,這些都可以促進乳汁分泌,也要進食適量的新鮮蔬菜,補充維生素和鐵劑,為嬰兒提供豐富的營養。另外也需多飲水,多進含粗纖維的食物、水果等以促進腸蠕動,預防產后便秘、便結。
【休息指導】
1.產后最初24小時應臥床休息,如病情無特殊,24小時后可下床在室內活動,以促進惡露排出,有利于子宮復舊,保持大小便通暢,防止盆腔及下肢靜脈血栓形成。
2.產褥期要保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,有利于產后機體恢復。
3.避免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、以免發生子宮脫垂。
【居室環境指導】
保持居室空氣新鮮、流通,夏季注意開窗通風降低室溫,防止中暑:冬天取暖,不可緊閉門窗,防止一氧化碳中毒。
【護理方法指導】
產后4小時要自行排尿,避免膀胱充盈影響子宮收縮不利于惡露排出;排尿困難時可以熱敷、按摩下腹部,聽水滴聲誘導排尿。
經誘導仍無法自行排尿時,給予導尿。
【個人衛生指導】
產后出汗多,要勤換床單及內衣褲;保持會陰清潔、干燥,每日用1%新潔爾滅液抹洗會陰1-2次;要用消毒的會陰墊以預防產褥期感染;每次大便后要清潔肛門及會陰部,防止糞便污染陰道傷口。
【母嬰同室、母乳喂養指導】
產后如無特殊情況,應給予母嬰同室,指導母乳喂養,以增加母子感情,為嬰兒提供營養豐富、衛生、安全、方便的天然食物,有利于嬰兒的生長發育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:
1、正確的哺乳姿勢:以母親舒適、松弛、嬰兒快樂、滿足為原則,可取坐位、仰臥位。嬰兒身子靠近母親,腹貼腹,胸貼胸,嬰兒下巴貼著母親乳房,鼻子對著母親乳頭,嬰兒眼睛對著母親眼睛。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,其余手指托乳房的下方,呈C型。乳汁排出不暢時,可用拇指從上向下按摩乳房使乳汁排出。乳汁流出過多過快時,用拇指與食指稍微夾緊乳頭,減慢乳汁流出的速度,以避免引起嬰兒嗆咳或誤吸。
2、每次哺乳前要用溫濕毛巾擦洗乳頭。
3、每次哺乳均要讓嬰兒吸空雙乳,乳汁過多吸不完時,用拔奶器拔盡乳汁,防止乳汁堆積阻塞乳腺管引起乳腺炎。
4、母乳不足時,堅持按需喂哺,勤吸吮排空乳房,均衡營養,合理休息,以促進乳汁的分泌。
5、乳房腹痛常發生于產后1-3天,多因淋巴和靜脈充盈,乳腺管不通所致,乳房腹痛可有硬結,產后1月乳汁通暢后即可消退。
6、出現乳頭皸裂、乳腺炎時要及時處理,但不要停止哺乳。
7、因病或其它原因不宜哺乳者,應盡早退奶。
【新生兒護理知識指導】
1、出生24小時內應注意:
(1)保暖:新生兒剛離開母體,還未適應外界環境,應根據季節采取保暖措施。
(2)正常新生兒面色紅潤,呼吸均勻。如出現面色蒼白、青紫,啼哭異常,應及時告訴醫務人員;并讓新生兒側臥位,左右及時定時交替,以利于肺部擴張、分泌物引流及肺部、全身血液循環的改善。
(3)胎兒于分娩時如吞下較多羊水,出生后1-2天內常出現嘔吐。因此:
新生兒應側臥以免羊水吸入呼吸道;嘔吐次數較多,可推遲喂奶;嘔吐頻繁呈咖啡色液體,應及時告訴醫務人員;喂奶后不宜立即更換尿布,以免因翻身引起嘔吐。
(4)注意新生兒大小便情況,一般出生后數小時即排尿,24小時排出墨綠色粘稠胎糞,如24小時內無大小便,應告訴醫護人員檢查有無畸形。
2、保持眼睛清潔:有分泌物,可用鹽水棉球自內眥向外輕輕拭凈,根據醫生指導給予滴眼藥水。
3.嬰兒口腔粘膜柔嫩,不宜擦洗,以免損傷感染。
4.耳鼻有污物,用棉簽蘸溫開水輕輕抹去。
5.嬰兒盆浴的方法:左前臂托住新生兒背部,左手托住頭部,左腋夾住下肢,移至盆前;洗凈頭部,擦干;撤去包被、衣服和尿布;將嬰兒頭枕在自已左手腕上,并抓住左上臂,右手握兩小腿和腳,輕輕將嬰兒舉起放在浴盆內;左手仍抓住不放,右手從上而下將全身洗凈;洗畢抱起,用大毛巾擦干。
6.臍帶護理方法:保持局部清潔、干燥為原則。①每日沐浴后,用75%酒精揩凈臍部殘端和臍輪處,用紗布覆蓋包扎,勿弄臟或使之潮濕。②臍周分泌物多、潮紅、殘端有腐臭或流膿,可能為臍部感染,要及時就診。
7.預防尿布疹:①尿布宜用質地柔軟、吸水性強的淺色棉布,應洗滌干凈,保持干燥;②如有大便,用溫水沖洗臀部,或用溫水紗球拭凈后涂5%鞣酸軟膏;③尿布包兜不可過松、過緊,不宜墊橡皮布或塑料單;④發現尿布疹應勤換尿布,保持臀部清潔、干燥,避免糞、尿刺激;或在醫生指導下用藥。
【出院指導】
1.飲食宜多樣化,保證營養豐富。
2.產褥期禁房事,不盆浴,以免引起產后感染。
3.產后42天母嬰需來醫院復查,了解產婦及新生兒健康狀況和哺乳情況。